<address id="jvtfp"><listing id="jvtfp"><meter id="jvtfp"></meter></listing></address><address id="jvtfp"></address>

            您現在的位置 :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地方政策

            地方政策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揚州市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發布:admin 發布時間:2019-12-23 瀏覽:3533次

            揚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文件

            揚府辦發〔2018115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揚州市打贏 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經濟技術開發區、化工園區、生態科 技新城、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

            《揚州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已經市政 府常務會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此件公開發布)

            揚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2018 12 12

            1

              揚州市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實施方案

            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 重大決策部署,事關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事關高 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六個高質量發展”和“強富美高” 新江蘇建設,事關打造美麗中國揚州樣板。為加快改善環境空氣質 量,打贏藍天保衛戰,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 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 新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持續開展大 氣污染防治行動,綜合運用經濟、法律、技術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強化 區域聯防聯控,狠抓秋冬季污染治理,統籌兼顧、系統謀劃、精 準施策,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 效益多贏。

            (二)目標指標。經過 3 年努力,大幅減少主要大氣污染物 排放總量,協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進一步明顯降低細顆粒物 (PM2.5)濃度,明顯減少重污染天數,明顯改善環境空氣質量, 明顯增強人民的藍天幸福感。

            2020 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 排放總量均比 2015

            2

            年下降 20%以上;PM2.5 濃度比 2015 年下降 20%以上,空氣質量 優良天數比率達到 73.9%,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 2015 年下 降 25%以上;確保全面實現“十三五”約束性目標。具體指標見 下表。

            指標

            2015 年基數

            2020 年目標

            二氧化硫(SO2)排放量

            4.55 萬噸

            3.64 萬噸

            氮氧化物(NOX)排放量

            6.33 萬噸

            5.06 萬噸

            揮發性有機物(VOCs)排放量

            9.45 萬噸

            7.56 萬噸

            PM2.5 濃度

            55 微克/立方米

            44 微克/立方米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67.9%

            73.9%

            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

            2.22% (8 天)

            1.66%(6 天)

            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三)優化產業布局。2018 年底前,編制完成揚州市“三線 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 入清單),為優化發展布局、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指南。 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嚴格執行江 蘇省產業結構調整限制、淘汰和禁止目錄。積極推行區域、規劃 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 有色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其中 化工、鋼鐵和煤電項目應符合江蘇省相關行業環境準入和排放標 準。(市環保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 局參與,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縣(市、 區)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加大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力度。各市(縣、區)已明確的退城

            3

            企業,要明確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堅決予以停產。2018 12月底前,關停揚州聯合安邦顏料化工有限公司,加快推進揚農化 工、聯環藥業、金豹皮革等企業搬遷進程,2019 10 月底前, 全面實施停產。在沿江地區實施壓減、轉移、改造和提升計劃, 嚴禁在長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線 1 公里范圍內新建布局化工園區 和化工企業。禁止新增化工園區,嚴格執行江蘇省化工園區規范 發展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根據評價結果對園區進行整合、改造、 提升(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配合)

            (四)嚴控“兩高”行業產能。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 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 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 展改革委、環保局等配合)

            加大鋼鐵、鑄造、焦化、建材、電解鋁等產能壓減力度。到2020 年,磚瓦行業僅保留年產量 3000 萬塊標準磚以上的隧道窯 生產線,人造板加工行業僅保留 1 萬立方米/年以上的生產線。嚴 防“地條鋼”死灰復燃和已化解過剩產能復產,列入去產能的鋼 鐵企業退出時應一并退出配套的燒結、焦爐、高爐等設備。(市 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環保局、財政局、城鄉建 設局、工商局、質監局等配合)

            有序推進化工企業“四個一批”工作。大力推進“關停一批” 化工企業工作,2018 年底前,堅決完成省下達關停轉移 52 家化 工企業的目標任務。深入推進保留化工企業的轉型升級工作,2020

            4

            6 月底前,完成“轉移一批”、“升級一批”、“重組一批”化工 企業任務。(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安 監局、交通局等配合)

            (五)強化“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全面開展“散亂污” 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行動,根據產業政策、產業布局規劃,以及 土地、環保、質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散亂污”企業及 集群整治工作要求。實行拉網式排查和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 管理,2018 10 月底前完成摸底排查工作。2018 12 月底前完 成“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任務,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則,實 施分類處置。列入關停取締類的,基本做到“兩斷三清”(切斷 工業用水、用電,清除原料、產品、生產設備),依法注銷相關 生產許可;列入整合搬遷類的,搬遷至工業園區并實施升級改造; 列入升級改造類的,樹立行業標桿,實施清潔生產技術改造。建 立“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 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市打好 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局牽頭, 國土局、工商局、質監局、建設局、揚州供電公司、揚州市自來 水公司配合)

            (六)深化工業污染治理。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 放,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未達標排放的企業一律依法 停產整治。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行業許可證核發。(市環保

            5

            局負責) 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加大污染減排力度,騰出

            更多的環境容量支持經濟效益好、屬于產業鼓勵類的重點項目。 全市范圍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VOCs 全面執行大氣 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推進非電行業氮氧化物深度減排,鋼鐵等 行業實施超低排放改造,2020 年底前,完成揚州秦郵特種金屬材 料有限公司、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揚州恒潤海洋重工有 限公司 3 家企業超低排放改造。2020 6 月底前實現生活垃圾焚 燒行業達標排放,鼓勵燃氣機組實施深度脫氮,燃煤機組實施煙 羽水汽回收脫白工程。開展磚瓦行業深度治理,2018 年底前完成 磚瓦企業脫硫、除塵設施升級改造確保穩定達標排放,未完成改 造的企業一律停產。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管控,2018 年底前, 全市火電、水泥、磚瓦建材、鋼鐵、燃煤鍋爐、船舶運輸、港口 碼頭等重點行業以及其他行業中無組織排放較為嚴重的重點企 業,完成顆粒物無組織排放深度整治任務。(市環保局牽頭,市發 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局、揚州海事局配合)

            推進園區循環化改造。從空間布局優化、產業結構調整、資 源高效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組織管理創新等方 面,推進現有各類園區實施循環化改造。力爭到 2020 年,全市省 級以上開發區和化工園區全部實施循環化改造。(市發展改革委 牽頭,市商務局、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局、科技局等配合)

            聚焦工業園區,大幅提升區域污染防治能力,對開發區、工

            6

            業園區、高新區等進行集中整治,加強環境基礎設施標準化建設, 大幅提升污染物收集、污染物處置和生態環境監測監控能力,提 升園區清潔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定期開展環境績效評價。到 2019年底前建成 1 個汽修噴涂工程中心,配備高效治理設施,替代企 業獨立噴涂工序,實現同類企業污染物集中處理。(市環保局牽 頭,市發展改革委、商務局、經濟和信息化委、科技局等配合)

            (七)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 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 以揚州市環保產業園為重點,積極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 的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掌 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等產業化發展 和推廣應用。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 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培育一批 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公司。(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經 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局、科技局等配合)

            三、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低碳高效能源體系

            (八)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加快推進《江蘇省削減煤炭 消費總量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嚴格落實煤炭消費等量減量替代 要求,加大散煤整治力度,持續壓減非電行業用煤,逐步提高電 煤占比。

            2018 年,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 1000 萬噸以內,其中 非電行業(含自備電廠)煤炭消費總量比 2016 年削減 45 萬噸,

            7

            2020 年,全市煤炭消費量比 2016 年減少 102 萬噸。新建耗煤 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潔利用的原則, 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電力行業煤炭消費占煤炭消費總量 65%以 上。嚴格控制散煤使用,2018 年底前取締市區高污染燃料禁燃區 內所有散煤銷售點。繼續推進電能替代燃煤和燃油,到 2020 年電 力消費(按供電標煤計算)占全社會能源消費總量 55%左右。(市 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局配合)

            制定專項方案,大力淘汰關停環保、能耗、安全等不達標的30 萬千瓦以下燃煤機組。對于關停機組的裝機容量、煤炭消費量 和污染物排放量指標,允許進行交易或置換,可統籌安排建設等 容量超低排放燃煤機組。嚴格控制燃煤機組新增裝機規模,新增 用電量主要依靠區域內非化石能源發電和外送電滿足。(市發展 改革委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局配合)

            (九)開展燃煤鍋爐綜合整治。2019 年底前,35 蒸噸/小時 及以下燃煤鍋爐全部淘汰或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按照宜電則電、 宜氣則氣等原則進行整治,鼓勵使用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推進 煤炭清潔化利用,推廣清潔高效燃煤鍋爐,65 蒸噸/小時及以上的 燃煤鍋爐全部完成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燃氣鍋爐基本完成低氮 改造;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其余燃煤鍋爐全 部達到特別排放限值要求。加大散煤治理力度,嚴格落實《商品 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市環保局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 質監局、發展改革委等配合)

            8

            加大對純凝機組和熱電聯產機組技術改造力度,加快供熱管 網建設,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淘汰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 鍋爐和散煤。2019 年底前,30 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 徑 15 公里范圍內的燃煤鍋爐和落后燃煤小熱電全部關停整合。 (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局配合)

            (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 控行動。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和能源計量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節 能高效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 新建高耗能項目單位產品(產值)能耗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市 發展改革委牽頭,市經濟和信息化委、質監局配合)

            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城鎮 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 造。(市城鄉建設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房 管局、質監局配合)

            (十一)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堅持集中開發與分散 利用并舉,調整優化開發布局,有序發展水電,優化風能、太陽 能開發布局,因地制宜發展生物質能、地熱能等。在具備資源條 件的地方,鼓勵發展縣域生物質熱電聯產、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 及生物天然氣。到 202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約11%。(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配合)

            四、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十二)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減少公路運輸比例,積極9

            提升鐵路、水路運輸比例。新、改、擴建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建 設項目,原則上不得采用公路運輸。2018 年底前,開展貨物運輸 摸底情況調查,制定實施運輸結構調整方案。到 2020 年,鐵路貨 運量比 2017 年增長 10%。(市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局牽頭, 市財政局、環保局配合)

            推進煤炭、建材、礦石等運輸“轉公為水”,2018 年底前, 沿江企業煤炭、建材、礦石等大宗散貨全部改由水路運輸。大幅 提高鐵路運輸比例,2020 年鐵路運輸和水路運輸比例達到 50%以 上。2019 年底前,具備鐵路、水路貨運條件的火電企業一律禁止 公路運輸煤炭。(市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局牽頭,市財政局、 環保局配合)

            推進集約高效的運輸模式發展。依托鐵路物流基地、公路港 和內河港口等,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 區)建設。建設城市綠色物流體系,支持利用城市現有鐵路貨場、 物流貨場轉型升級為城市配送中心。推動智慧港口、智慧物流、 智慧客運樞紐等建設,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支持引導共享 租賃、多式聯運、共同配送等方式,降低貨物運輸空載率,2020年底前中長途貨車空駛率下降到 35%以下。(市交通運輸局牽頭, 市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委、財政局、環保局、商務局等配 合)

            2018 11 月底前,制定重型車輛繞城方案。明確國三(含) 標準以下柴油車輛禁限行區域、路段等,嚴控重型車輛進城。(市

            10

            公安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環保局配合)(十三)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2018-2020

            年全市推廣新能源汽車 5000 輛以上標準車。鼓勵清潔能源車輛的 推廣使用,加快推進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 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2020年底前使用比例達到 80%;2019 7 1 日起,港口、機場、鐵 路貨場及城市建成區內的其他企業新增或更換作業車輛和非道路 移動機械應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開展高速公路服務區、 機場場內充電設施建設。2019 年底前,全市基本實現新能源或清 潔能源電動公交“全覆蓋”。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 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 快速充電樁。為承擔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車輛在城市通行提供便利。 (市經濟和信息化委牽頭,市交通運輸局、財政局、城管局、環 保局、發展改革委、公安局、商務局、工商局、郵政局等配合)

            開展餐廚廢棄物運輸車輛集中整治,嚴厲打擊非法收運餐廚 廢棄物的車輛,加大查處和收繳非法運輸車輛力度;加強專業化 車輛的監管,確保密閉化運輸,不得泄漏、灑落。逐步淘汰現有 柴油餐廚廢棄物收運專用車輛,新增、更新的餐廚廢棄物收運專 用車輛應當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市城管局牽頭,市公安局、 交通運輸局、環保局、財政局、商務局、工商局等配合)

            大力淘汰老舊車輛。采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 放監管等方式,大力推進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柴油貨車提前

            11

            淘汰更新,加快淘汰采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 車輛。在 2018 年底前制定營運柴油貨車和燃氣車輛提前淘汰更新 目標及實施計劃。2020 年底前,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中 型和重型柴油貨車 1000 輛以上。(市交通運輸局牽頭,市環保局、 經濟和信息化委、公安局、財政局、商務局等配合)

            2019 7 1 日起,提前實施機動車國六排放標準。 (市 環保局牽頭,市交通運輸局、公安局等配合)

            加大船舶更新升級改造和污染防治力度。全面實施新生產船 舶發動機第一階段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 潔能源船舶。嚴格執行船舶強制報廢制度,推動內河船舶改造, 加強顆粒物排放控制,開展減少氮氧化物排放試點工作。內河應 采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勵淘汰使用 20 年以 上的內河船運船舶,2018 12 月底前淘汰 5 艘;2020 12 月底 前,長江內河現有船舶完成改造,改造后仍達不到新的環保標準 要求的,限期予以淘汰。(市交通運輸局牽頭,揚州海事局、市經 濟和信息化委、環保局、財政局配合)

            禁止冒黑煙車輛上路行駛,對機動車超標排放行為按照法律 法規規定進行處罰。(市公安局牽頭,市環保局配合)

            強化在用車排放檢驗和維修治理,完善排放檢驗與維護(I/M) 制度。交通、環保部門建立聯合監管工作機制,對汽車尾氣排放 治理維護站、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實施I/M制度的情況強化監管。201971日前,全面建立實施I/M制度。(市交通運輸局牽頭,

            12

            市環保局、質監局參與)
            (十四)強化油品儲運銷管理。2018 10 1 日起,全面

            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 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取 消普通柴油標準。(市發展改革委牽頭,市財政局、質監局、工 商局、環保局等參與)

            內河和江海直達船舶必須使用硫含量不大于 10 毫克/千克的 柴油。(市交通運輸局、揚州海事局牽頭,市發展改革委、財政 局、質監局、工商局、商務局、環保局等配合)

            定期開展油品質量監督檢查活動,加大對生產、銷售不符 合標準的車(船)用燃料以及無證無照經營行為的打擊力度,嚴 厲查處油

            欧美疯狂做受,好紧好湿视频,www.A级毛片,国产成人91精品露脸对白